章可,浙江杭州人,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2009年於復旦大學曆史學係獲博士學位,曾於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史學理論等。
《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采取概念史的研究方法,探討“人文主義”這個概念在近現代中國逐步生成的曆史。《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並不是從學界已有的“人文主義”定義齣發,追溯這個觀念的發生和演變,而是以概念的詞匯形式為主要關注點,力圖迴到近代中國的原初曆史語境,探索晚清以來對“humanism”這一西方概念的翻譯過程和多重理解。
《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將“人文主義”的涵義分為“史學概念”和“哲學概念”兩種,前者意指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文化運動,而後者則錶示與“人”有關的普遍的思想觀念。作為史學概念的“人文主義/humanism”與中國西方史學中對“文藝復興”的敘述密切相關,它本身生産的曆史能體現漢語西史敘述的建構性。而作為哲學概念的“humanism”最初被譯為“人道主義”。到瞭民國初年,“人道主義”的涵義逐漸轉嚮“humanitarianism”。後來的學者創製齣新的“人文主義”概念,正是基於對“人道主義”的批判,而這一新概念也很快與學者對中國傳統的再詮釋結閤起來。
發表於2024-11-22
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思想史 概念史 人文主義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章可 曆史 曆史學
作者將人文主義作為史學概念和哲學概念分彆加以闡發。用大量篇幅敘述瞭humanism從人道主義到人文主義的譯名演變問題。拋去對人的觀照這一基本齣發點,“人道主義”代錶瞭新文化運動的博愛精神、普世主義和激進的反傳統傾嚮。“人文主義”則是一個與文化保守主義相連的概念,學衡派將人文主義與儒學接閤,將其視為傳統與現代性的融粹,以“自製、執中”為原則的個人道德自律。學衡派立場與新文化派形成對峙,前者對現代化弊端的認識和批判更加深刻。但在曆史背景的限製下,學衡派也不得不尋找一條妥協的路徑,用吳宓的話說,即在現代性框架之上保留儒傢“道德之本體”即可。本書對中國人文主義概念史的梳理頗為詳盡,但作者本人的觀點似乎僅僅是復述瞭學衡派的主張。而在當代中國語境下理解人文主義,似乎是一個更艱難且有價值的議題。
評分作為章老師的鐵粉,力薦!
評分“概念史”研究的視角值得學習。第一章讀罷,隻能感嘆一切“概念”都是“挖瞭填不瞭的坑”。
評分這纔是我想做的概念史啊!
評分對“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兩個概念的流變有細緻的考察和分析。概念史方法也很吸引人。
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1901-1932)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