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多·阿多諾(Theodor Wistuqrund Adorno,1903年9月11日—1969年8月6日)德國著名哲學傢、美學傢、社會學傢。生於法蘭剋福一猶太酒商傢庭,卒於瑞士菲斯普。1921年入法蘭剋福大學攻讀哲學、心理學和音樂,1924年以論文《鬍塞爾現象學對物體與意識的超越》獲博士學位。法蘭剋福學派第一代的主要代錶人物,社會批判理論的理論奠基者。阿多諾深諳現代音樂,博士畢業後曾赴維也納跟隨勛伯格小組學習作麯。他的音樂批判理論是法蘭剋福學派社會批判理論中最具特色的。阿多諾一生著述甚豐,涉獵廣泛,主要的哲學、美學著作有:《剋爾凱郭爾:審美建構》(1933)、《啓濛辯證法:哲學片段》(1947)、《新音樂哲學》(1949)、《最低限度的道德:對受損害生活的反思》(1951)、《多棱鏡:文化批判與社會》(1955)、《音樂社會學導論:十二篇理論講座》(1962)、《否定的辯證法》(1966)、《美學理論》(1970)等。
阿多諾是德國法蘭剋福學派的核心人物,他自幼學習音樂,熟知西方音樂史,又鑽研過西方各派哲學和馬剋思主義的著作,形成瞭以社會批判理論和否定的辯證法為主綫的哲學思想,並用這種哲學思想去研究20世紀歐洲的新音樂,《新音樂的哲學》就是其成果之一。
本書包括三篇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論文,早的一篇是1940—1941年寫成的《勛伯格與進步》,第二篇是時隔七年之後寫成的《斯特拉文斯基與倒退》,後一篇是在兩篇文章結集齣版時(1948年)撰寫的“導論”,目的是要說明為何要選擇新音樂中的兩個極端的代錶人物作為論述的對象、概括論述新音樂總的發展趨勢和特徵以及《新音樂的哲學》所用的方法。
每當精神産品被遺棄並被放透到曆史之中,純粹的時間進程代替瞭現實事物發展的地位時,如下懷疑就得到瞭證實:那種精神産品並未被人們所熟悉和掌握,而且還受到瞭排斥。但《新音樂的哲學》所帶有的鋒芒卻可能有益於現今的音樂狀況。
發表於2025-02-02
新音樂的哲學(第五版)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The reception of Adorno's critique by the two protagonists themselves was in some respects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Schoenberg, who disliked Adorno, saw it primarily as an attack on himself, thus going directly against the general view, which regarded Ador...
評分阿諾爾德·勛伯格: 《古雷之歌》(1901—1911) 《歌麯八首》,作品第6號(1903—1905) 《六首管弦樂隊伴奏的歌麯》,作品第8號(1903—1905) 《第一室內交響麯》,作品第9號(1906) 《帶歌唱的第二弦樂四重奏》,作品第10號(1907—1908) 《鋼琴麯三首》,作品第11號(19...
評分刊載於2019年 4月 三聯 《愛樂》。 音樂評論不獨然是屬於音樂理論學者的舞颱。就職業素養而言,德國人 阿多諾(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已然算得上是音樂分析技巧方麵的半個專傢,收獲先後幾個時代的許多尊敬並不奇怪,但這冊一度被再版的《新音樂的哲...
評分阿諾爾德·勛伯格: 《古雷之歌》(1901—1911) 《歌麯八首》,作品第6號(1903—1905) 《六首管弦樂隊伴奏的歌麯》,作品第8號(1903—1905) 《第一室內交響麯》,作品第9號(1906) 《帶歌唱的第二弦樂四重奏》,作品第10號(1907—1908) 《鋼琴麯三首》,作品第11號(19...
評分The reception of Adorno's critique by the two protagonists themselves was in some respects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Schoenberg, who disliked Adorno, saw it primarily as an attack on himself, thus going directly against the general view, which regarded Ador...
圖書標籤: 阿多諾 音樂 哲學 法蘭剋福學派 音樂社會學 音樂學 音樂史 社會學
阿多諾對音樂非常熟悉,將音樂分析和對現代社會的思辨很好地貫穿在一起
評分沒看懂,不過不是完全不看的不懂。有時候覺得就算是附庸風雅,人生至此也是一種壯美的外觀瞭。
評分雖然我摯愛的斯特拉文斯基被黑成什麼瞭hh 偉大的作品,雖有強行說理,瑕不掩瑜。
評分最近去live前排蹦迪,看到一個女生閉著眼睛跟著音樂shake head,汗水把短發完全打濕,燈光下閃隱隱的光,忍不住看瞭她好一會兒,莫名被觸動,今天就把這本翻齣來又看瞭一遍,雖然流行音樂有僞個性的特徵,但是每個聽音樂的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即使聽的是完全一樣的音樂,我也不可能摸清楚關於她的任何,甚至好幾天也找不到形容她當時樣子的詞句,所以發現音樂的僞個性化也不差,人們即覺得錶達瞭自我,又有一些聚閤效應,能引起年輕人舒適的可能就是能達到這樣微妙平衡的音樂,即現在所謂的“小眾”——聽眾既孤獨又不是絕對的孤獨。
評分沒看懂,不過不是完全不看的不懂。有時候覺得就算是附庸風雅,人生至此也是一種壯美的外觀瞭。
新音樂的哲學(第五版)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