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犹太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存在的艺术》《健全的社会》《论不服从》等。弗洛姆十分重视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融汇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
发表于2025-02-07
占有还是存在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我买下的时间与地点:1995年1月14日,三联书店。从书架上取下开始读则是这几天的事——十三年中我判若两人,是“他”买给“我”读的书了。然后却读得兴奋,读到了很多似乎是最近才关注的新问题,与很多文章与思考有着呼应。 弗洛姆提到了教育批评者伊凡...
评分弗洛姆真是很贴心,在对占有和存在做了基本的定义后,首先就从文学和生活实例着手解释了两者的差别。看到一朵花,想直接摘走、想连根带土地挖走养起来和只因观赏而喜悦的区别可以说是很直观了,对于业余选手初涉精神社会心理分析领域的读者,似乎依然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
评分 评分弗洛姆真是很贴心,在对占有和存在做了基本的定义后,首先就从文学和生活实例着手解释了两者的差别。看到一朵花,想直接摘走、想连根带土地挖走养起来和只因观赏而喜悦的区别可以说是很直观了,对于业余选手初涉精神社会心理分析领域的读者,似乎依然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
评分弗洛姆真是很贴心,在对占有和存在做了基本的定义后,首先就从文学和生活实例着手解释了两者的差别。看到一朵花,想直接摘走、想连根带土地挖走养起来和只因观赏而喜悦的区别可以说是很直观了,对于业余选手初涉精神社会心理分析领域的读者,似乎依然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
图书标签:
《占有还是存在》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他对自己多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崇拜的人类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无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变革性的纲领见解。
弗洛姆语录
无节制的欲望满足无益于人类的福祉,它不会带来幸福,甚至也不会带来最大化的享乐。
人们拒绝承认的是,并非自私自利的人类本性使得工业社会产生;恰恰相反,自私自利与贪婪是工业社会大环境的产物。
现在的语言风格表明当今社会已高度异化。几十年前,病人不会说“我有一个难题”,而会说“我很困扰”;不会说“我有失眠症”,而会说“我睡不着”;不会说“我有幸福的婚姻”,而会说“我结婚了,很幸福”。
在占有型模式中,人们的幸福就在于高人一等、在于拥有权力,并且归根结底在于征服、掠夺和杀戮的能力。而在存在型生存模式中,幸福在于爱、分享和给予。
只要我们仍然活在占有型生存方式中,我们必然怕死,任何理性的解释都不会消除这种恐惧。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重建与生命的纽带,回应他人的爱并点燃自己内心的爱,那么哪怕他在弥留之际,恐惧感也会大大减少。
一次又一次反躬自省,最后,我只能得出结论,我对存在总是心向往之,可在现实中,却每每倒向占有。占有就像地心引力,存在就像飞翔,人都渴望飞翔......
评分占有的越多,存在的越少。我们拼命占有更多的物质,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
评分读弗洛姆总有自说自话之感,但不可否认是弗洛姆引我走上社科的道路,整本书论述的自然就是这个标题,占有还是存在。新人类和新社会的设想很有道理但实行起来难度很大,当今的政治领袖们真的懂存在吗。以及愈发觉得佛教里有很多值得学习的观念。
评分快劝劝我自己,少一点没有快乐的享乐。三思而后买: 想要还是需要?需要还是必要?现在要还是可延期?
评分太喜欢弗洛姆的书了,同时为这种天真纯粹而感动。最后的“罢购”其实已经有一小部分人再践行了,豆瓣里的降级消费,还有极简主义都是一定程度的“罢购”,只是还需要将人群不断扩大。
占有还是存在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