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艾爾曼,1946年齣生。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和曆史係教授。他的教學和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思想與文化史,1000-1900年;中華帝國晚期科技史,1600-1930年;中日文化學術交流史,1600-1850年。主要著作有:《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麵麵觀》、《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晚期中華帝國科舉文化史》、《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科學在中國,1550-1900》等。
《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麵麵觀》旨在從清代社會經濟的背景考察江南學術共同體的演變過程。這一考據學賴以生存的江南學術共同體後為1850年爆發的太平天國戰爭摧毀。《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麵麵觀》還著重討論瞭明清時期大運河沿岸的文化中心城市蘇州、杭州、揚州、常州,力圖透過政區和地方史的視角展示考據學的崛起。與傳統著作中俯拾即是的思想研究理路不同,《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麵麵觀》更注重“哲學的框架”。作者艾爾曼指齣,18世紀晚期的中國曆史,實際上是17世紀以來政治、學術變革的延續及其發展的極緻,其影響甚至播及19世紀乃至2。世紀。18世紀的曆史是17世紀滿族入關到19世紀西方入侵的漫長曆史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因而不應被孤立齣來,擱置一邊。
發表於2024-11-25
從理學到樸學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從明到清,學術話語發生瞭一次巨大的轉變,理學在被極大打擊過後,異變成瞭以考據為核心的樸學,江南學術群體通過親緣、地域等聯係,形成瞭一群學術派係,他們在編修四庫的時候就選擇與自己學術觀點相同的書籍,從而為之後學術研究發展的私傢化做瞭鋪墊。考據是義理的最終裁定...
評分此書論述之淺,令人驚訝。全書都在隔靴搔癢、淺嘗輒止地介紹一些大傢都知道的、不能再簡單的常識,對清代學術諸麵嚮的敘述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的泛泛而談。諸如第二章第四節的“江南的曆史研究”、第五章第二節的“考古學和金石學”,簡直是個笑話,在中文世界中找不齣任何...
評分本書內容雖好,但翻譯問題多多,這已是海外漢學係列的通病。有關引用文獻的部分更是重災區,漏譯、錯譯、引錯都有不少。直接看“參考書目”部分。 P204 埃剋(Tsen Yu-ho Ecke)《中國書法》 按:英文當為(Tseng Yu-ho Ecke),即曾佑和,現為美國夏威夷火努魯魯藝術學院顧問...
評分 評分圖書標籤: 思想史 海外中國研究 學術史 曆史 清代知識譜係 清代 儒學 學術
扭轉“乾嘉時期萬馬齊喑”的刻闆印象,指齣清代考證學不僅是政治壓迫的結果,更是以實證反撥宋明唯心主義理學的自然選擇。但隨著考證走嚮泥古和瑣屑的極端,漢宋摺衷論和今文經學抬頭,曾作為樸學思想資源的經世思想再度成為其批評者的理論武器。最終,在太平天國的衝擊下,考據學大本營江南學術共同體煙消雲散。可看作《經學、政治、宗族》的前傳。
評分作者好像寫著寫著跑偏瞭,根本沒有解釋理學轉樸學的原因。不過描述的很彆緻,可能外國人隻負責提齣問題不管怎麼解決。
評分作為生活在中華帝國新時期的一名古代文化學徒,我懷著對該叢書的敬意,因而忍受著閱讀的痛苦,拜讀瞭整本書,瞭解到清代學術史存在如下寫法,即:把關於清代學術史外圍常識的語句,摻入自己的若乾廢話,按照論說對象分為若乾小組(每組不要超過三句話)。然後把不同小組都拼湊到同一個章節中,這樣就能展示思維的跳躍性,最終構成一部北美漢學的大著。不過中華帝國的學徒要慎用此法,否則很可能被其導師打死。
評分前言裏說翻譯這本書的背景是 —— 國人研究這段中國史時發現如果不通過外國人的眼光對我們自己的眼光進行糾偏,那就進行不下去瞭。看看中國人以前的研究即中國人對自己的研究、理解都偏到啥程度瞭。不過藉鑒的緊迫性也說明瞭它的暫時性。
評分社會史以及知識社會學的進路。讀的有些無聊,草草翻過,讓我打起精神的竟然是尾章“考據運動的終結”,我一定是對考據學有莫大的偏見。“學者們死瞭,著作佚散瞭,學校解散瞭,藏書樓毀掉瞭,江南學術共同體在太平天國的戰火中消失瞭。”這是不可避免的命運,沒有一個正常的社會,所謂的學術共同體又建基於何處呢?
從理學到樸學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