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本名葆森,字魯孫。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為滿族鑲紅旗後裔,他的曾叔祖父長敘,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並選入宮侍奉光緒,為珍妃、瑾妃。唐魯孫是珍、瑾二妃的侄孫,他七八歲的時候,進宮嚮瑾太妃叩拜春節,被封為一品官職。
唐魯孫先後畢業於北京崇德中學、北京財政商業專門學校,曾任職於財稅機構,後隻身外齣謀職,遊遍大江南北,先後客居武漢、上海、泰州、揚州等地。1973年,唐魯孫退休後專事寫作,1985年病逝於颱灣。唐魯孫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京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瞭然,有民俗學傢之名。加之齣身貴胄,有機會齣入宮廷,親曆皇傢生活,習於品味傢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而被譽為“中華談吃第一人”。
唐魯孫是中國飲食文化和掌故雜談方麵具有代錶性和傳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演繹瞭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國史”,功力至深,韻味至長,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晚清民國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本書為唐魯孫作品集的首冊。
讀瞭唐魯孫先生的《中國吃》,一似過屠門而大嚼,使得饞人垂涎欲滴。唐先生不但知道的東西多,而且用地道的北平話來寫,使北平人覺得益發親切有味,忍不住我也來饒舌。
——梁實鞦
唐魯孫被譽為“中華談吃聖手”,在飲食文化界享有至高地位,“舌尖上的中國”掌舵陳曉卿鼎力推薦。
唐魯孫不僅談飲食,更對晚清民國掌故拈之即來,落筆生花,是電影導演王傢衛推崇的民國奇人。
“俠有金庸,史有高陽,吃有魯孫”——滬上名士小寶認為唐魯孫與金庸、高陽可並稱為瞭解傳統文化的三位引路人。
全新精裝口袋本,絕佳閱讀體驗,兼具收藏價值。
發表於2025-02-08
中國吃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18 【書單】 ▼《中國吃》 作者:唐魯孫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推薦指數:★★★★☆ 最近看唐魯孫的文字饒舌,我又想迴到上世紀的北平大吃特吃瞭。唐老是珍妃和瑾妃侄孫的身份足以引起我的好奇心,像他這樣齣身貴胄,有絕對的金錢、時間、閱曆支撐的老饕纔稱得上“中華談吃第...
評分看本書最大的睏擾是容易流口水,給齣版社的建議是下次直接找一傢飯莊,最好是書中提到的,至今尚存的老字號飯莊閤作,在書裏送餐券,對讀者一定具有極大誘惑力,對餐館的宣傳效果也好過大街上硬往行人手中塞廣告頁。雖然書中提到的飯館能僥幸活到如今的大概寥若晨星,飯菜的味...
評分1. 翠蓋魚翅 這道菜他們是選用上品小排翅,發好,用雞湯支火清燉,到瞭火候,然後用大個紫鮑、真正雲腿,連同膛好的油雞,僅要撂下的雞皮,用新鮮荷葉一塊包起來,放好作料來燒。大約要燒兩小時,再換新荷葉蓋在上麵,上籠屜蒸二十分鍾起鍋,再把荷葉扔掉,另用綠荷葉蓋在菜上...
評分這本書一開始覺得寫的太剋製。開始在北平,因為是自己及熟悉的地界兒,還可以憑藉著那麼多走過的路嘗過的鹽,寫齣些“本地人級彆”行傢的意思。齣瞭這裏,飄到江浙滬,思索就變得流竄起來。也就知道,並非剋製,隻是全書構想太過輕佻,宏大標題下的孱弱筆力和經曆罷瞭。 整體上...
評分唐魯孫吃的博雅,梁實鞦吃的理性,汪曾祺吃的深刻,蔡瀾吃的隨性。唐魯孫的文字沒有學者的框框條條,但不失大傢品格,市井流氣中卻有規有矩。梁實鞦吃的雅緻,魚鮮、飛鳥、豆腐、湯頭,小吃,殷實之傢的教養與窮文人的拘謹兼具,少瞭點唐魯孫的快意。汪曾祺吃的圓融,南北流派...
圖書標籤: 唐魯孫 美食 飲食 隨筆 文化 生活 吃文化 散文隨筆
從京城迴來纔看瞭這本, 還好“中華第一涮”的東來涮,九龍齋的酸梅湯也沒錯過。
評分前人可真講究啊,可惜中間的斷代也讓這些傳統和講究中斷已久。寫民國吃的的人很多,第一次看唐魯孫先生的書,確實氣度不凡,類似於現在的官二代迴憶錄吧,哈哈。#No. 083
評分看唐魯孫寫吃為什麼不會餓?因為他寫的東西大都是吃不著的隻能靠想象。大概是因為想象力實在有限吧。但所有鄉愁都是為瞭吃這句話完全就是說他沒錯瞭。陸智昌給這套書做的裝幀太棒瞭,圖書館裏這本書經過無數人的摩挲,紙張都泛黃瞭更顯齣年代感。但是又很輕,裝在包裏隨時可以讀,隻占空間不占分量。寫吃最後幾篇又煙又酒,扣掉一星是編輯的鍋。
評分老北平尚存幾許,老派玩傢今有幾人。
評分五味調和,百食皆美。五香美饌,萬般風情。
中國吃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