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安宣邦 1933年生。日本著名思想史学者,毕业于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对江户时期以来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代表的时代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其思想卓然成家,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发表于2025-02-02
孔子的学问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子安宣邦 1933年出生。专业领域为日本思想史,在文化理论、现代思想方面亦有建树。大学退休之后,开设了许多市民讲座,并定期推行思想史讲义。 作为日本思想史研究专家的子安宣邦,为什么要选择中国的《论语》来进行解读?他又是如何解读的呢?——追问子安宣邦“自《论语》中...
评分子安宣邦 1933年出生。专业领域为日本思想史,在文化理论、现代思想方面亦有建树。大学退休之后,开设了许多市民讲座,并定期推行思想史讲义。 作为日本思想史研究专家的子安宣邦,为什么要选择中国的《论语》来进行解读?他又是如何解读的呢?——追问子安宣邦“自《论语》中...
评分(豆瓣的相关管理人员是不是脑残?140字它能写得下什么?就这点话说它叫个书评,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不过将来如果有时间倒是可以认真写一篇) 论语之文本迟至西汉晚期才定型,脉络复杂, 反映的是孔子学生以及其学生的学生的思想, 孔子的话是一种具体的依循行为生成的言语...
评分(豆瓣的相关管理人员是不是脑残?140字它能写得下什么?就这点话说它叫个书评,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不过将来如果有时间倒是可以认真写一篇) 论语之文本迟至西汉晚期才定型,脉络复杂, 反映的是孔子学生以及其学生的学生的思想, 孔子的话是一种具体的依循行为生成的言语...
评分子安宣邦 1933年出生。专业领域为日本思想史,在文化理论、现代思想方面亦有建树。大学退休之后,开设了许多市民讲座,并定期推行思想史讲义。 作为日本思想史研究专家的子安宣邦,为什么要选择中国的《论语》来进行解读?他又是如何解读的呢?——追问子安宣邦“自《论语》中...
图书标签: 思想史 论语 子安宣邦 海外中国研究 日本 哲学 经学 历史
对于希望了解日本思想现状的中国读者而言,本书是一个“窗口”:在今天的日本,《论语》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近代日本的《论语》解读也一定程度上折射近代日本的思想、社会与政治特征。
子安宣邦在书中梳理了近代日本解读《论语》的代表人物:诸桥辙次、伊藤仁斋、荻生徂徕等,并兼及朱熹、李泽厚等中国学者的解读。本书并非对这些解读的完整呈现,而是记录了学者们接近孔子曾经面对的问题的努力。从中可见:日本人是如何解读《论语》的;他们如何面对一些常问常新的问题,如什么是“学”“仁”“道”“信”“天”“政”“礼”。子安宣邦的解读方法同样可以启示:再次思考《论语》中的“学”“仁”“道”“信”“天”“政”“礼”等核心问题,对于当今中国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昨天和两位老师喝茶,谈到日本人的学问,大家都对日本人表示很钦佩。这本书里涉及了很多中国人和日本人对论语的理解,一些解释确实更加符合孔子本意,可以开拓思路。如果里面涉及的日本人的论语著作都能翻译过来就好了。
评分原书名【思想史家が読む論語:「学び」の復権】,翻成现在的书名简直不知所云,60页译注还出了【孙宝楠】这种奇梗。内容主要是以朱子、仁斋和徂徕为经,以他自己选取的关键字为纬来对论语加以略解。子安显然非常钟情江户市民社会的自我教育思潮,如果能把他94年写怀德堂那本书翻过来作对照就好了。
评分“哲学的时刻是传统的终结。当正确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不言而喻时,人们才会去请教哲学。”与子安宣邦教授一起,跨越两千多年,与孔子进行一场关于学问的对话。子安宣邦主张:“《论语》是经过漫长的编撰时间才作为书面文本被确立的。而在其成立的那一刻,孔子及其众弟子们的语词在其发言之初具有的含义,已经消融在书面文本的完整性中,反而成为不可读的文本。这也就是为什么《论语》作为书面文本成型的时刻,几乎就是注释工作开始的时刻。”
评分逗我的140 字限制)论语之文本迟至西汉晚期才定型,脉络复杂, 反映的是孔子学生以及其学生的学生的思想, 孔子的话是一种具体的依循行为生成的言语表达,而后世继承者的解释则将之视为具有普遍性的规范性言语,我们从注疏中得到的也是后世继承者的想法。有此识见,真不知胜过某些思想史家多少倍
评分很适合古文了解不深又有兴趣了解的人读,读出了论语的味道,又展现了多种解读。 中文书名很符合,“学问”两字就是学习的精髓。本书也是打着重读的口号,其实就是重新叩问。学习最重要的是问,由问带出思考
孔子的学问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