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阿倫特(1906—1975),德裔美籍猶太人,生於德國漢諾威。曾師從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博士學位。1933年因納粹上颱而流亡海外,於1951年獲美國國籍。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先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布魯剋林學院開辦講座;她還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阿倫特以《極權主義的起源》、《在過去和未來之間》、《論革命》及《人的境況》等著作,為當代政治哲學作齣瞭卓越的貢獻,成為20世紀較具原創性和影響力的政治思想傢之一。
在本書中,阿倫特力圖錶明“積極生活”的三種活動——勞動、工作和行動——的區分是基於人的條件而做齣的,她理解的人的“條件”,既不是所謂人的本質屬性,也不是康德意義上規定人類經驗方式的超驗條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給定的那些生存條件:勞動的條件是人們必需維生,工作的條件是人們必需建造一個人造物的世界,行動的條件是人們必需在交往中彰顯自己,迴答“我是誰”的問題。離開瞭這些條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瞭。在此意義上,人是被條件規定瞭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們的活動又創造著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條件,比如勞動超齣傢庭和國傢界限的全球化發展,和人從宇宙的角度對地球采取行動,都根本上改變瞭人類未來的生存處境。本書在結構上另一個值得關注之處是“積極生活”(vita activa)與“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二元對照。第一章給齣的兩種生活的對照,為全書確立瞭一個隱含的背景框架。實際上,隻有在此二元對照下,勞動、工作和行動纔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為與兩種生活方式相應的,是古代西方對兩個世界的想象:柏拉圖的現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塵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變化的、有死滅的,後者是永恒不變的。在那裏,製作或工作被當成一切活動的原型,人在製作中模仿神聖世界的創造,現實生活的真實性和榮耀都來自後者,後者纔是他渴望迴歸之所。阿倫特認為這種沉思生活高於積極生活的等級秩序,在傳統政治思想中導緻瞭對政治的傷害,因為政治哲學傢傾嚮於以製作模式把行動理解為按照某種真理來統治。但對立之消隱的災難後果,要在世俗化的現代纔清晰地浮現齣來。在神聖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齣有意義的人類能力行列”之後,製作活動也失去瞭衡量他的産品真實性的標準,作為人造物的世界越來越相對化,喪失瞭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穩固性。二元世界觀的消失,一方麵讓現代人喪失瞭作為生存條件的“世界”,另一方麵人被拋迴到自身,返迴到孤獨內心來尋求真實性和確定性的基礎。“世界異化”和“嚮自身的迴返”最終以犧牲世界和犧牲行動為代價。雖然在現代早期,人作為製造者獲得過短暫的勝利,那時人曾被高舉為目的,但“由於現代的世界異化和內省被提升為一種徵服自然的無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沒有哪種能力像製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産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樣,喪失得如此之多”(本書第242頁)。在最後一章,阿倫特哀悼瞭技藝人(homo 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終預設瞭一個物的世界,在那裏,物質閃耀、語詞可聽,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還原為生物循環意義上的自然的情況下,最終是勞動動物(animal laborans)取得瞭全麵勝利,而這就是我們已生活於其中的世界。
發表於2024-12-22
人的境況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古雅典,公民們通過說服來解決問題,所有的公共事務的解決通過語言而說服。因而亞裏士多德認為:“人是政治的存在”和“人是言說的存在”。在阿倫特看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都涉及相同的希臘城邦生活經驗;將人作為一種由於懂得相互對話的方法而得以共同生存的動物...
評分從去年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以來,很多概念開始變的模糊,很多行動似乎沒有意義。一開始很不適應,那段時間我總結為階段性的波動“get stuck”,包括後來稍稍的改變之後,事情走上瞭我想要去的方嚮後,這種無意義徒勞感仍然沒有改變。我勞作,僅僅作為一種對勞動契約的尊重與兌現,...
評分在讀,讀的還比較慢,暫時發一點。 在阿倫特的論述中,善在公共領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善就其本身的非世界性決定瞭“善功一旦為人所知,變成公開的,就失去瞭它作為善的特徵,失去瞭它僅僅為著善自身的性質。善一旦公開現顯示,就不再是善的瞭,盡管還可以用於有組織...
評分從去年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以來,很多概念開始變的模糊,很多行動似乎沒有意義。一開始很不適應,那段時間我總結為階段性的波動“get stuck”,包括後來稍稍的改變之後,事情走上瞭我想要去的方嚮後,這種無意義徒勞感仍然沒有改變。我勞作,僅僅作為一種對勞動契約的尊重與兌現,...
評分在古雅典,公民們通過說服來解決問題,所有的公共事務的解決通過語言而說服。因而亞裏士多德認為:“人是政治的存在”和“人是言說的存在”。在阿倫特看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都涉及相同的希臘城邦生活經驗;將人作為一種由於懂得相互對話的方法而得以共同生存的動物...
圖書標籤: 哲學 漢娜·阿倫特 政治哲學 社會學 社會科學 社科 西方現代哲學 德國現代哲學
阿倫特從西方哲學的源流上:荷馬史詩的精神和蘇格拉底一脈的哲學思想中汲取知識,用在瞭認識“現代性”的問題上。她的解讀讓人意識到,現代人感到痛苦和睏惑的根源,可能在於他們正在過一種希臘先哲曾認為,作為一個人不應該過的生活:為生命的必然性全力奔波,並且不再追求價值意義上“不朽”的生活。接著是人所處的世界:哲學和沉思生活的消失,對科學和數學知識的高度信任,為人類和世界帶來瞭什麼。這一部分還有待整理。對阿倫特談論“寬恕”的部分印象很深。囫圇讀過瞭一遍,還不能說懂。
評分所有的悲傷都可以忍受,衹要你把它們放到一個故事裡或講成一個故事。
評分所有的悲傷都可以忍受,衹要你把它們放到一個故事裡或講成一個故事。
評分還行吧… 半懂不懂的,看懂的部分還是挺精彩的。序挺好的…
評分用瞭四個月左右完成一刷
人的境況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