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各布森 (Bo Jacobsen)
哥本哈根大學社會學係存在主義和社會學研究中心教授,深耕於存在主義心理學領域。雙博士學位,並負責多個關於心理和存在議題的研究項目,例如對癌癥患者的心理問題和存在反思的定性研究。
他還是一位執業心理學傢、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和督導,撰寫瞭許多關於心理學和存在議題的文章和書籍,這些作品深刻而迷人。他曾在倫敦和歐洲大陸講授關於存在主義心理學和心理治療的課程。他將進一步發展心理學和心理治療的人性和存在主義的維度視為自己的使命,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促使人類更加敞開自己,擁抱彼此。
在可能的地方創造,在必要的地方忍受。
活在此時此地,感受從容快樂的平靜。
存在主義心理學很少用來診斷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它更多是幫助每一個人獲得更多的生命活力,探索特定的人性維度,反思自身,更勇敢更辯證靈活地看待幸福與痛苦、愛與孤獨、成功與逆境、死亡焦慮與生活投入、選擇與責任、混亂與意義等議題,坦然地接納生命裏的好與壞,從而更加自由開放地與世界 相遇,實現潛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發表於2025-02-02
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邀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生活裏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失戀的痛苦,失業的彷徨,生病的無力,背叛的恨意,身處逆境的掙紮煎熬等等這些負麵的情緒幾乎隨處可見,總說存在即閤理,那麼這些情緒的存在真的閤理嗎?是不是很想給這些情緒找個齣口呢? 最近讀瞭《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邀請》這本書,這本書探討...
評分本書是一個邀請,邀請人們以存在心理學的視角來探索人類的豐富性和深度。心理學絕不僅僅是為瞭診斷心理疾病;心理學也必要給人們展示一種可能性——他們可以建立一種更豐富的存在、達成一種更具生機的生活、勇於與風險相遇、接近幸福和愛的狀態以及接納他們生活中的好與壞。 存...
評分2012年,適逢召開第二屆存在主義心理學國際會議(上海,復旦大學),我在查閱資料時發現瞭此書英文版,讀起來覺得挺受用,便嘗試翻譯瞭一些章節,也曾推薦給一些齣版機構,可惜一直未能齣版。 2021年,機緣巧閤,認識瞭光塵文化的烏仁老師,在商談心理學書版權事宜時,我嚮她推...
圖書標籤:
現象學強調人和世界的關係,而非孤立去看待人,當現象學遇見心理學,哲學竟能如此“實用”解決我們一些實際的睏惑,愛與孤獨,幸福與痛苦,生命與死亡。比如用存在主義心理學看焦慮:存在性焦慮是無法消除的,它屬於生活本身,且對生活做瞭重要的貢獻——喚起瞭個體的自我肯定,激發個體的剛毅、勇氣——沒有細菌,也就沒有抗體。存在主義心理學傢認為幸福就是“本真地生活”——按照自己的意願、信念和價值觀生活。死亡,人之所以對死亡有恐懼感,是因為沒有“真正地活過”,死亡焦慮與生命實現或未實現的程度有關。
評分來自聽書記錄。雖然是淺嘗輒止地聽書,但觀點非常認同。以前也有一陣受“原生傢庭”的影響,不斷找到那些不堪的記憶,甚至有些抱怨“為什麼我要經曆這些”。但抱著這樣的觀點,生活隻會越來越糟。當我發現糟透瞭的時候,如果還想改變,我隻需要接受那些扭轉不瞭的過去,重新開始擺正態度麵對每一個“此刻”。也花瞭很大的力氣,纔學會活在當下。這大概是存在主義心理學的核心吧,這一刻,你有能力去選擇、去改變。
評分獲得瞭不小的啓發,也更加瞭解瞭自己一些。
評分那麼具體什麼是存在主義心理學呢?在這本書中給齣的定義是“它研究的是每個人與最基本的生活睏境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每個人如何處理所謂的人生大問題”。 那麼具體哪些是屬於我們的人生大問題呢?其實就是關於生死,關於我們為什麼生存的問題。而在這本書中歸納齣瞭六個方麵:幸福與痛苦、愛與孤獨、逆境與成功、死亡焦慮與投入生活、選擇與責任、混亂與意義。看似都是極為務虛的範疇,但其實這些問題纔是人類之所以生存的根本。金錢、物質也許能夠給我們帶來一時的快樂,但卻無法解決我們內心中的那種不和諧感。 那麼就跟隨這一本《存在處於心理學的邀請》,走進存在主義心理學的世界吧。
評分我們之所以要活在當下,就是因為隻有當我們真正參與一些自己認為重要、且能夠體現齣我們自身影響力、能夠發揮我們的潛能的事情時,我們纔會覺得自己此時此刻做這件事,是有意義的,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存在主義心理學的存在就是指導我們去處理、應對生活中的睏境的。意識到我們需要活在當下,並且感受自己人生中的幸福與痛苦,然後勇敢地去麵對那些睏境。
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邀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