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作者簡介
餘光中 原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於南京;颱灣大學外文係學士,
愛奧華大學藝術碩士;先後任教於颱灣師範大學、美國西密西根州
立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州寺鍾學院、颱灣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目前為中山大學(高雄)教授,曾兼任該校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
所所長六年。
四十年來,餘光中一直活躍於文學界,經常在颱、港、大陸、海外演
講,並擔任文學奬評判工作;本身也多次獲得文學奬,其中包括吳
三連、《中國時報》、國傢文藝奬、金鼎奬所頒的奬項。
餘光中著作豐富,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四方麵都有卓越的成
就,而且影響深遠;迄今已齣版詩集十五本、散文及文藝批評文集
十二本、翻譯十一本。譯筆所涉,遍及傳記、小說、詩歌、戲劇等體
裁,其中包括《梵榖傳》、《老人和大海》、《英詩譯注》、《英美現代詩
選》、《錄事巴托比》、《不可兒戲》、《土耳其現代詩選》、《溫夫人的扇
子》等。
1991年,香港翻譯學會為瞭錶揚他在翻譯上的傑齣成就,特頒予榮
譽會士銜。
林文月1933年生於上海市虹口。小學五年級以前,在虹口日本租
界就讀日本小學。1946年抗戰勝利後,隨傢人返颱,定居颱北,開始
學習中國語文。其後考入颱灣大學中文係,及中文研究所,專攻中
國古典文學研究,但仍未放棄自修日文。大學及研究所時期,已從
事各種日文書籍之中譯,以及中文書之日譯,有東方齣版社少年讀
物《居裏夫人》、《基督山恩仇記》等六種。颱大中文研究所畢業後,
即留任母校執教,專攻六朝文學研究。著有《謝靈運及其詩》、《中古
文學論叢》等學術論著數種。又從事散文及傳記寫作,計有《擬古》
等十餘種。其中《交談》一書曾獲1989年度文藝奬。
自1973年起,林女士復以日本古典文學之譯注為職誌。費時六年而
譯竟百餘萬言之巨著《源氏物語》。其後又完成《枕草子》、《和泉式
部日記》及《伊勢物語》等四種日本平安時代之重要文學作品。1994
年獲得文藝奬翻譯成就奬。
林女士於1993年自颱灣大學退休,鏇獲為名譽教授。曾任美國華盛
頓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相剋萊大學之客座教授。
金�1921年齣生於浙江省,1954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大外文
係。曾在昆明美國新聞處、北京《中國建設》英文雜誌社等處任編
輯、翻譯,並在西南聯大外文係、北京大學西語係、天津南開大學外
文係任教;文革期間在郊區插隊務農,後任天津外國語學院副教
授、教授。八十年代初以來,曾先後應邀任美國耶魯大學、英國牛津
大學、美國聖母大學、弗吉尼亞大學等校訪問研究員,並曾任全美
人文學科研究中心研究員。
論著有On Translation。(與 Dr.Eugene A.Nida閤著,1984年)、《等
效翻譯探索》(1987年)與中英文論文數十篇。譯著有The Chinese
Earth(與Robert Payne閤譯瀋從文小說集,1947年及1982年)、《女
主人》(1956年)、《綠光》(1959年)、Better to Stand and Die(閤譯傳
記,1960年)、赫胥利小說集《神秘的微笑》(1984年)、喬伊斯《尤利
西斯》選譯(1987年,大都曾於1980年及1986年刊齣)、《尤利西斯》
全譯本(上捲共十二章,1993年,全書於1996年初齣齊)。
曾在國內及國際學術會議與歐、美、颱、港大學、研究所作學術演講
四十餘次。論著《論翻譯》、《西方文學的一部奇書》獲1986及1988年
天津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譯著《尤利西斯》上捲(颱灣九歌
版)獲颱灣《聯閤報》1993年“讀書人”最佳書奬。
思 果 原名蔡濯堂,江蘇鎮江人,1918年生。學校教育到初中一
年級為止。曾任香港工業總會、科學管理協會編輯,《讀者文摘》中
文版編輯,香港聖神神學、哲學院中文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翻譯中
心研究員,教授高級翻譯。
著有《翻譯研究》、《翻譯新究》。散文輯有《藝術傢肖像》、《河漢集》、
《林居筆話》、《橡溪雜拾》、《遠山一抹》、《想入非非》等十餘種。譯有
《西泰子來華記》(TheWiseManfrom theWest,byVincent
Cronin)、《大衛・考勃菲爾》(DavidCopperfield,byCharles
Dickens)、《自由時代》(TheLiberalHour,byJohnK.Galbraith)等
二十餘種。
現已退休,仍從事散文寫作、翻譯研究,為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士。
高剋毅(筆名喬誌高)祖籍南京,1912年生於美國密西根安阿伯
市。燕京大學畢業,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碩士及哥倫比亞大學國
際關係碩士。
二十年代就讀暨南大學附中時初試翻譯,與兄長閤譯英國R.C.
Sheriff及戲劇本《窮途末路》(Journey’sEnd),及史梯文森、奧・亨
利、傑剋・倫敦諸篇短篇小說。多年從事新聞、寫作、編輯工作。曆任
紐約中華新聞社編輯、舊金山英文華美周報主筆、華盛頓“美國之
音”中文部編輯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高級研究員,創編英文《譯
叢》(Renditions)雜誌。
著有《紐約客談》、《金山夜話》、《美語新詮》、《聽其言也》、《吐露
集》、《鼠咀集》;英文著作有《你們美國人》(與紐約外國記者協會十
五名會員閤著)、《中國幽默文選》《灣區華夏》;譯作有《大亨小傳》
(TheGreatGatsby)、《長夜漫漫路迢迢》(Long Day’sJourneyInto
Night)、《天使,望故鄉》(LookHomeward,Angel)。1994年與高剋
永閤編《最新通俗美語詞典。
楊 絳 本名楊季康,原籍江蘇無锡,生於北京。早年就讀於上海
東吳大學政治係,1932年進入清華大學研究所專攻外國語文,1935
年與新婚夫婿錢鍾書同赴英國牛津深造,1937年轉赴巴黎,1938年
迴國,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任教。1942年,開始劇作創作,先後
完成《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遊戲人間》及《風絮》等作品,在上
海陸續上演。
1953年,楊絳齣任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組研究員,發錶包括小說、
散文及文學評論等各類作品,其中尤以憶述文革期間下放“五七乾
校”勞動經曆之《乾校六記》,最為膾炙人口。1979年後,著述愈豐,
齣版《春泥集》、《倒影集》、《將飲茶》、《洗澡》、《雜憶與雜寫》等作
品。
譯著包括自英文譯成的《1939年以來英國散文選》、自法文譯成的
《吉爾・布拉斯》,以及自西班牙文譯成的經典名著《小癩子》及《堂
吉訶德》等。1986年獲西班牙“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勛章”。
楊憲益 生於天津,自幼即對文學發生濃厚興趣1934年赴英深造,
在牛津大學專攻希臘、拉丁及英國文學,獲碩士學位。在牛津時結
識專攻中國文學的戴乃迭女士,於1940年偕戴女士返迴中國,於重
慶共諧連理。自此夫婦兩人緊密閤作,數十年來譯齣無數經典名
著。
1952年至1968年間,一直在北京外文齣版局從事翻譯工作;1981年
至1985年擔任《中國文學》期刊主編,目前為該期刊顧問。此外,更
身兼北京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協理事、全國
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等要務。
譯作包括《詩經選》、《楚辭》、《唐宋詩文選》、《史記選》、《漢魏六朝
小說選》、《唐代傳奇》、《宋明平話小說選》、《關漢卿雜劇》、《長生
殿》、《老殘遊記》、《儒林外史》、《紅樓夢》、《古代寓言選》、《魯迅選
集》等,涉獵極廣。外文作品中譯則包括荷馬的《奧德修紀》、維吉爾
的《牧歌》、阿裏士多芬尼的《鳥》、蕭伯納的《凱撒與剋麗奧帕特
拉》、《賣花女》、法國史詩《羅蘭之歌》以及《近代英國詩鈔》等。
葉君健 原籍湖北紅安縣。1933年進入武漢大學攻讀外國文學,並
開始翻譯文學作品。大學畢業後,曾前往日本教授英語及世界語。
中日戰爭爆發後返國,抗戰時期前往香港,主編英文刊物《中國作
傢》,並翻譯優秀抗戰文學作品,名《中國戰時小說集》。太平洋戰爭
爆發後返迴重慶,先後任教於重慶大學、中央大學及復旦大學。
1944年赴英,在英國以英文創作並齣版《山村》、《他們飛嚮南方》等
作品。1949年迴國,曾編輯《中國文學》。所擔任要職包括中國翻譯
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作傢協會主席團委員、國際世界語協會理
事、中國筆會副會長等。主要論著包括《鞋匠的兒子》、《不醜的醜小
鴨》、《讀書和欣賞》、《西樓集》等。譯作極豐,包括古希臘愛斯古裏
斯的《阿伽門農王》、挪威易蔔生的《總建築師》、俄國托爾斯泰的
《幸福的傢庭》、法國梅裏美的《卡爾曼》以及直接自丹麥文翻譯的
《安徒生童話全集》。
劉紹銘 筆名二殘,廣東惠陽人。少失怙恃,小學(聖類斯)畢業後,
即自食其力。曾在的士(計程車)公司、印刷廠、書店任童工。1956年
參加颱灣在港舉行之大專聯閤考試閤格,隨赴颱灣大學外文係就
讀。1960年畢業後,得朋友資助船票赴美讀研究院。1966年得印第
安那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及星加坡
大學英文係、夏威夷大學東亞語文學係、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學
係。目前為香港嶺南學院文學院院長、翻譯係講座教授兼主任。
劉紹銘是傑齣的作傢兼學者,譯著皆豐。著作有《吃馬鈴薯的日
子》、《二殘遊記》、《二殘雜記》、《二殘遊記新篇》、《細微的一炷香》、
《未能忘情》、《靈魂的按摩》、《偷窺天國》、《香港因緣》等。中譯有
《夥計》、《魔桶》、《何索》、《一九八四》等。此外,尚主編中譯英小說
集多種,其中包括ChineseStoriesfromTaiwan,TraditionalChinese
Stories;ThemesandVariations,ModernChineseStoriesandNovel-
las: 1919―1949,TheColumbiaAnthologyofModernChineseLiter-
ature。
蕭 乾 本名蕭秉乾,原籍北京。1931年考進燕京大學。1933年開
始在《水星》、《國聞周報》及《大公報・文藝》上發錶作品。1935年大
學畢業後,相繼擔任天津、上海、香港《大公報》文藝版主編。1939年
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師,1942年入劍橋大學英國文學係
進修;1946年返國;1949年起任英文《人民中國》副總編輯;1961年
調人民文學齣版社任編輯。1979年起,曾多次遠赴國外訪問講學,
足跡遍及世界各地。1989年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譯著甚豐,著作包括《人生采訪》、《夢之榖》、《一本褪色的相冊》、
《負笈劍橋》、《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迴憶錄》等;譯作包括《莎
士比亞戲劇故事集》、《好兵帥剋》、《裏柯剋小品選》、《培爾・金特》、
《屠場》、《戰爭風雲》等。
1990年8月,與夫人文潔若女士開始翻譯詹姆斯・喬伊斯長篇小說
《尤利西斯》,至1994年譯竣齣版。
羅新璋 原籍浙江上虞,生於上海。1957年畢業於北大西語係。曾
在外文局長期從事中譯法翻譯工作,任《中國文學》雜誌社法文組
組長、編委會委員。1973年赴法,作文物展翻譯,在巴黎國立圖書館
善本室發現一套巴黎公社公告原件,因翻拍不起,遂晝夜不輟,曆
四十天,副錄一份,計389件,編譯成《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人民
齣版社,1978年)一書,史學界譽為“重現公社光輝業績的珍貴文
獻”。1980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譯作有《特利斯
當與伊瑟》(人文版,1991年),《列那狐的故事》(人文版,1988年),
《紅與黑》(浙江文藝版,1994年),《栗樹下的晚餐》(灕江版,1986
年)等。校讀《傅雷譯文集》全15捲(附刊《再版感言》、《〈羅丹藝術
論〉讀後記》)。為商務印書館編《翻譯論集》(1984年),撰有《我國自
成體係的翻譯理論》、《傅譯羅曼羅蘭之我見》、《錢鍾書的譯藝談》、
《中外翻譯觀之“似”與“等”》等文章。喜讀莫洛亞作品,選編《莫洛
亞研究》(灕江版,1988年)一書。
金聖華 原籍浙江上虞,生於上海。大學時主修英語係。香港崇基
學院畢業後負笈美國與法國,分彆獲華盛頓大學碩士及巴黎大學
博士學位。
曾齣任香港翻譯學會會長,任內籌辦十項大型活動,籌募翻譯基
金,並創設香港有史以來第一項翻譯奬學金。1994年,獲頒授為香
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係教授暨係主任,香
港新亞書院校董及香港雙語法例谘詢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作包括:《英譯中:英漢翻譯理論》、《英語新辭辭匯》、《傅雷
與他的世界》、《橋畔閑眺》、《打開一扇門》、《一道清流》等;譯作包
括美國卡森・麥剋勒絲的《小酒館的悲歌》、美國約翰・厄戴剋的《約
乾・厄戴剋小說選集》、加拿大布邁剋的《石與影》、《黑娃的故事》,
以及傅雷英法文傢書中譯,編收於《傅雷傢書》之中。此外更不時於
《香港文學》、《明報月刊》、《翻譯叢論》、《翻譯季刊》、《翻譯工作者
手冊》等期刊文集中發錶論文。
黃國彬 廣東省新興縣人,1946年在香港齣生;香港大學英文係碩
士,多倫多大學東亞學係博士;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英文係、香港
大學英文與比較文學係、加拿大約剋大學語言文學係任教;曾在意
大利翡冷翠大學進修意大利文,並研究但丁;目前為香港嶺南學院
翻譯係教授、現代中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文文學評論》主
編。黃國彬的作品經常發錶於香港、颱灣、北美洲的報章、雜誌;詩
和散文多年來為香港校際朗誦節的朗誦材料;詩作《聽陳蕾士的琴
箏》,自1991年起列入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課程。已齣版的詩
集、散文集、評論集、翻譯有二十餘種。散文集《琥珀光》1994年獲第
二屆香港中文文學(散文組)雙年奬。
黃國彬兼事文學與科技翻譯。文學翻譯以中外詩文為主,已齣版的
單行本有林煥彰詩集《孤獨的時刻》英譯Lon elyMoments。
麵對著我國又一次興起的翻譯高潮,銘記著翻譯事業的崇高使命和我們對翻譯界朋友的責任,我們在總結經驗、發揚成績的基礎上,鄭重推齣這套“翻譯與實務全書”。我們的想法是:加強策劃,體現信息時代和市場經濟環境下翻譯和新任務和新特點,繼續及時反映譯學研究、文學翻譯和翻譯教學最新發展趨勢,同時更多地關注科技翻譯、法律翻譯、商務翻譯、新聞翻譯等領域的實務,加強針對性,提高實用性,外譯中與中譯外並重。我們寄誠摯期望廣大讀者和作者的大力支持與閤作,希望朋友們幫助我們實現初衷,繼續有所奉獻於我國新時期的翻譯事業。
發表於2024-12-22
因難見巧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用英文贊美人有一種朦朧的甜蜜,用英文挖苦人有一種優雅的尖刻”,且不論這個見解是否精妙,隻是這種行文的氣息,就有一點不凡瞭。我猜“倒”先生大概喜歡讀些英倫的散文,譬如蘭姆或斯威夫特,看似或平淡或尖刻,卻都喜愛一種機智而又優雅的筆調;也可能是常讀些梁實鞦、林語...
評分本人在圖書館想找另一本書的時候無意中看到這本書,翻閱數頁,就藉瞭迴來,而原來想藉的書,當時找不到,現在也忘瞭書名。適逢本人一朋友傢俊與本人有閤譯一書的想法,故無意中藉到的這本書成瞭本人一本翻譯指南。 “因難見巧”,這一部分書名源齣自錢鍾書。由此可知,這是一...
評分本人在圖書館想找另一本書的時候無意中看到這本書,翻閱數頁,就藉瞭迴來,而原來想藉的書,當時找不到,現在也忘瞭書名。適逢本人一朋友傢俊與本人有閤譯一書的想法,故無意中藉到的這本書成瞭本人一本翻譯指南。 “因難見巧”,這一部分書名源齣自錢鍾書。由此可知,這是一...
評分“用英文贊美人有一種朦朧的甜蜜,用英文挖苦人有一種優雅的尖刻”,且不論這個見解是否精妙,隻是這種行文的氣息,就有一點不凡瞭。我猜“倒”先生大概喜歡讀些英倫的散文,譬如蘭姆或斯威夫特,看似或平淡或尖刻,卻都喜愛一種機智而又優雅的筆調;也可能是常讀些梁實鞦、林語...
評分“用英文贊美人有一種朦朧的甜蜜,用英文挖苦人有一種優雅的尖刻”,且不論這個見解是否精妙,隻是這種行文的氣息,就有一點不凡瞭。我猜“倒”先生大概喜歡讀些英倫的散文,譬如蘭姆或斯威夫特,看似或平淡或尖刻,卻都喜愛一種機智而又優雅的筆調;也可能是常讀些梁實鞦、林語...
圖書標籤: 翻譯 翻譯理論 翻譯藝術 翻譯經驗 翻譯傢 金聖華 語言 英語學習
老一輩翻譯傢的成果,很實用,很啓發人。後輩之人還有機會望其項背嗎?
評分有幾篇挺虛的,有幾篇附瞭例子,方見得巧。譯者能作不是隨便作,而是先讀而感,再把這感作瞭齣來給人看。
評分文章水平參差。有個彆完全可以忽略
評分夏濟安譯的霍桑的古居雜憶雖然廣為稱譽,可是還是有不少謬誤啊
評分絕對有收獲。
因難見巧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